
福州新聞網訊 40年前的一個晚上,剛出生的福清女嬰林秀清被丟棄在莆田新度鎮的棄嬰點,莆田一對熱心的未育夫婦收養了她。去年底,養母決定把林秀清的身世告訴她。得知真相后,林秀清并不記恨親生父母,而是希望通過媒體幫助她找到親生父母,在有生之年盡一點孝道。
莆田未育夫婦路邊抱回女嬰
1974年8月中旬的一天傍晚,臺風剛剛過境,莆田新度鎮上一片狼藉。六旬老人阿豹(化名)來到鎮上一個棄嬰點,這是他每天堅持的一個習慣,不管刮風下雨。據當地居民回憶,在這個棄嬰點,阿豹曾先后抱回10多名棄嬰,并成功送給好心人收養。
在棄嬰點門口,阿豹看到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被一件花布包裹著,面色蒼白。阿豹解開包裹,看到里面是個女嬰,身上的臍帶還未剪好。包女嬰的襁褓中留著張紙條,上面寫著:“福清公社福清大隊。”
阿豹抱起女嬰將其交給當地一名中年婦女,托付她給孩子找個好心的收養人,讓孩子健康成長。
據莆田市仙游縣游洋鎮興山村林文興夫婦回憶,當晚臺風很大,他和妻子的車程被耽誤了,路過新度鎮棄嬰點時,這位抱著嬰兒的中年婦女引起了他們的注意。
林文興告訴記者,他和妻子結婚多年,但一直都未能生育。得知中年婦女抱的是棄嬰時,他們就產生了收養棄嬰的念頭。中年婦女與他們進行簡單溝通后,就將棄嬰托付給他們夫婦。
從新度鎮到游洋鎮,需要2個小時的路程。一路上,看著孩子熟睡的面龐,林文興夫婦很高興,同時對孩子健康狀況也很擔憂。回家后,林文興夫婦為嬰兒剪斷了臍帶,并給孩子取名叫林秀清。
40年過后養母道出真相
林文興夫婦沒讀過幾年書,還是當地的貧困戶,但林文興夫婦對林秀清視如己出。
1994年,養父母在鄰村給林秀清招了個上門女婿。隨后5年里,林秀清先后生下了兩個兒子。大兒子今年21歲,是泉州師范大學二年級的學生,17歲的小兒子在讀高一。
看著孫子一天天長大成人,林文興夫婦覺得生活有了奔頭。但對于林秀清的身世,他們卻守口如瓶。
林秀清告訴記者,小時候,村里的人都說她是從外地抱來的。林秀清說:“我曾向養父母求證過,但養父母都說我是他們親生的。”看到養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愛,林秀清也不愿意相信村民們說的。
“為了改善家里的經濟狀況,在生下大兒子后不久,我就和丈夫離開了興山村,到江蘇無錫做起了小買賣。”林秀清告訴記者,20多年過去了,原來的小買賣越做越大,現在她已是一家超市的老板了。為看望養父母和兩個兒子,她和丈夫每年都會安排時間回到老家。
去年年底,林秀清回鄉過年,養母把林秀清叫到跟前對她說:“閨女,你現在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,我該把你真實的身世告訴你。我們抱養你時,你的親生父母曾在包裹里留了張紙條,上邊寫著你是福清公社福清大隊人。”
雖然紙條早已丟失,但養母對紙條上的8個字記憶猶新。當晚,林秀清失眠了。
不恨親生父母希望盡一點孝道
“40年了,你們過得好嗎?能否記起我出生時的模樣?”林秀清得知自己的身世后,尋親的沖動與日俱增。“福清公社福清大隊”這8個字時常縈繞在她的心里,林秀清更是無數次夢見自己與親生父母相見時的情景。
“當時我的親生父母把我遺棄,肯定是有難處的。”林秀清告訴記者,雖然她并不知道被遺棄的具體原因,但她現在并不記恨自己的親生父母。“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肉,這種骨肉親情是一輩子都無法割舍的,我做母親后更堅信這個道理。”
“我也想到福清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,但我不知道從哪找起。”林秀清告訴記者,她從未來過福清,也不知道福清現在什么樣,更不知道過去的福清公社福清大隊現在是什么地方。
“我想借助媒體的力量,幫我獲得一些線索,希望媒體牽線搭橋幫我找到親生父母。”林秀清告訴記者,“我不為別的,就為了了卻一樁心愿,看看我的親生父母現在過得怎么樣,在我有生之年為他們盡一點孝道。”
你若知道林秀清在福清的親生父母的相關線索,可撥打本報熱線968800,本報將和你一起幫助林秀清圓這個尋找親生父母的夢。
(福州晚報記者 林安鎮 通訊員 陳賢清 文/攝)